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、组织群众的最前线,是党的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
紧紧围绕群众生活实际,精准把握社会需求,我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凝心聚力、靶向攻坚,全面实施“太行先锋”全域党建示范引领工程,抓实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做优服务为民解难题,持续推动各级各类党群服务阵地提档升级,坚持用“红色”渲染基层社会治理底色,让党的根基深埋于群众之中,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。
突出示范引领 打造长治特色
基层治理成效扎不扎实,困扰群众的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,基层党组织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至关重要。
近日,我市印发了关于《长治市“太行先锋”全域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工作方案》的通知,按照“分类推进、培育示范、以点带面、全域提升”的工作思路,从农村、社区、新兴领域、机关、中小学校、公立医院、国企7个领域,培育一批“太行先锋”示范党组织,充分发挥党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,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做好基层治理的“稳压器”,服务好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同时,评选一批“太行先锋岗”模范共产党员,激励全市党员、干部立足岗位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加强基层治理、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、服务群众,让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更加昂扬。
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持续擦亮“三晋先锋”党建品牌,我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具有长治特色的基层党建新实践——
深化“四双”机制,潞城区推动社区党委与报到单位、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“共建协议”,商定“资源、需求、项目”三清单,开展共驻共建,着力打造城市领域“太行先锋”示范党组织,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;
结合社区实际,壶关县委组织部列出2025年度重点民生项目,把一张张“民生清单”变为“幸福账单”,要求各领域根据党建工作特点,细化推进举措,将“太行先锋”实施情况列入党建专项考核和年度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;
配齐党务力量、夯实人财物要素支撑,长治高新区积极创建产业链党建联盟,以“财政保障+党费支持+企业反哺”多元化投入,打造“太行先锋”共享党建活动阵地,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链上企业发展优势……
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深化全方位转型,我市以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,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明职责、明方向、明重点,形成上下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,共同绘就出基层治理的“同心圆”,构建党建引领、上下衔接、系统配套、区域协同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。
做优服务接诉即办 为民解难题
如何让基层治理“看得见、管得好”?数字赋能,强化技术支撑是答案之一。
坚持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从居民诉求出发,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为切口,全市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、各县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,以及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等渠道,精准研判社会治理中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,实现对基层治理各类事项集成化、协同化、闭环化处置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3月25日,全市召开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座谈会,解读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,通过强化管理、做优服务为民解难题,通过民需驱动与技术赋能破解治理难题,推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相关经验在全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统筹推进、破题攻坚的独特优势,坚持高位推动解决群众问题,长子县依托县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,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平台、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、综合行政执法平台、人民建议征集平台进行集中办公,着力解决4个平台运行中遇到的难办事、联办事、移交事、特办事,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“依托这一载体,我们先后集中解决了国庆期间‘跟着悟空游山西’长子崇庆寺旅游有序运转、永兴小区供暖管道破裂快速修复居民温暖过冬、农村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等繁难问题,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。”长子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、编办主任暴玉星在座谈会上交流分享。强化数智赋能科技支撑,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有效路径,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,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。
近年来,我市探索公开市长热线、市长邮箱等做法,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实行“吹哨报到”机制,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,取得较好社会效果。特别是在主题教育期间,12345热线整合城管、环保、交通、自然资源等热线统一管理,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热线服务,也为我市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机制提供了天然“土壤”。
实践证明,抓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至关重要。
“当下,紧紧把握京长对口合作的发展机遇,各县区、各市直部门正锚定北京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精华所在,以‘一盘棋’思维,打通机制、强化协作,全力推进、务求实效,为提升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蓄势聚力。”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下一步,我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将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基层治理,依托市政府与山西移动联合建成华北地区首个全栈式智能算力枢纽——长治智算中心,加快学习运用现代技术赋能基层治理,打造数智赋能基层治理的“长治范式”。
赋能阵地建设 实现“一站暖全城”
怎样让基层治理真正“热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?
在长治的大街小巷,完成升级的26座长治驿站以崭新的面貌服务市民。走进位于体育公园、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城市驿站,文创展区、读书区、健身区、休息区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,7×24小时的暖心便民服务更是提升市民生活幸福值、彰显基层治理新高度的生动写照。
以长治驿站为牵引,我市推动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提档升级,打造集休闲、应急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下共享空间,实现“一站暖全城”,建好、用好、用活各类党群服务阵地,推动大门常开、场所常用、活动常办、服务常抓、群众常来,聚人气、聚人心。
——在社区,推行去柜台化改造,科学划分功能区域,规范精简上墙内容,实行工作日延时开放,合理安排人员轮班值守,满足党员群众服务需求。
按照“15分钟步行服务圈”要求推进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,结合实际,提供居民议事、矛盾调解、文化休闲、事务代办等服务,做到门常开、人常在、事常办。
——在农村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医务室、电商直播间、农资超市、商贸服务、老年人日间照料等场所站点与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整合,完善党务、村务、商务等配套内容,发挥小广场、大会场、运动场、晒粮场等作用,为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服务。
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,因地制宜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,探索“空心村”优化治理,继续抓好红色村建设试点,扶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——在新兴领域,打造“好找、实用、共享、智能”党群服务阵地,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、长治驿站、“暖新驿站”等服务资源,鼓励场所共用、资源共享,持续优化配置、提升功能,推广“智慧党建”、24小时智能化驿站等做法,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“吃饭难、喝水难、休息难、如厕难、充电难”等问题。
精心打造一批“友好社区”“友好商圈”“友好商户”,积极创建新就业群体“友好城市”,引导新就业群体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。推广构建“新就业群体-党员-企业/街道社区党组织-行业党委” 诉求直通车渠道,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。
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、凝聚合力。以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提档升级为突破,推动社区党建、单位党建、行业党建互联互动,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升级,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,持续提升治理效能。
坚持同题共答、协同发力,今年以来,我市各级各部门聚焦一个个民生小切口、治理突破口,创新实践、积极探索,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,不断把组织优势、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,坚决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。